案例詳情
智慧交通道路安全預警系統
道路與安全設施管理痛點
行業場景需求:將零散布設的道路安全設施聯網;實現設備數字信息化,讓交通設施之間、交通設施與云平臺控制中心之間實現實時聯接;從而對道路交安設備實現實時狀態監控、即時預警、高效聯動調控、在線診斷維護與遠程升級等服務;并提供第三方應用云平臺對接及一體化系統綜合解決方案。
系統方案構成
智能化主動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,融合多種通訊技術,基于信可通信綜合多種通訊技術,4G/5G廣域通訊,WiFi局域網,以及BLE MESH、LORA短距本地自組網通訊等技術實現交安道路設施聯網;通過匯聚節點邊緣控制網關實現數據即時交互與本地決策預警控制,讓交通設施之間、交通設施與云平臺控制中心之間實現實時聯接,逐級協同聯動;并連接信可設備云以及第三方應用云平臺對接。構建點—線—面貫通應用的一體化系統綜合解決方案。
點——線——面全系列產品 貫通應用
智能設施與聯網實現
圖文發光標志
有效提高司機對上述各種交通環境變化的適應性,彌補了反光標志的不足;可使駕駛員提早觀察、識別判斷,準確控制駕駛行為,可有效提高安全行車保障。使道路交通事故常見核心誘因得到有效的控制。
通過智慧交安網關,能夠實時遠程控制、管理標志,了解標志的工作狀態;并可做為信息匯集點,對周邊交安設施進行統一管理。
一體化路況屏
實時從交管部門或第三方地圖獲取路況信息進行發布,實時顯示行程時間;停車誘導屏可從各個停車場的系統獲取數據,將停況信息進行實時發布;可變情報板可遠程發布圖文信息。
通過智慧交安網關,此類信息發布載體,可實現與中心、第三方地圖、單個信息采集設備實時通訊,對屏體進行遠程管理和控制;同時網關可作為路側單元,實現與周邊設施、車輛的相互感知。
精準視線誘導
同閃類設施采用太陽能供電,北斗/GPS授時定位,2.4GHz無線傳輸方式進行聯動授時同閃,能有效提高司機在不同氣象條件下對交通環境變化的適應性,彌補了反光標志的不足,通過環境條件和預警狀況進行動態調整閃爍亮度、頻率、燈色形成的預警控制系統。
使駕駛員提早觀察、識別判斷,準確控制駕駛行為,有效提高安全行車保障,使道路交通事故常見核心誘因得到有效的控制。
動態限速標志與動態雷達測速屏
采用“動態限速標志”和“動態雷達測速屏”可實現分區域、分時段的靈活限速管理。
如學校路段的上、下學時段,商業街區的行人活動高峰時段,以保障行人出行的安全性的同時保障通行流量與利用率。
信可設備云
實現一體化設備運維管理和AI協同控制
設備管理涵蓋:設備云端配置;位置、數量、狀態的查詢;綜合信息分析與分發;FOTA(升級、eSIM認證激活)等。
AI協同控制主要包括:設施狀態的控制、遠程開關控制、調光控制等;撞擊、故障主動上報等。
實時預警與聯動調控
微觀交通精細化實時管理
由于城市道路不同時段交通特性,造成的雙向{或不同車道交通流 量不均衡是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,精細化微觀交通管理手段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采用了潮汐車道、可變車道、借道等多種措施。
本方案通過融合通信技術實現路側設施的全域感知,依托交通設施運管系統,進行大數據的抽取、轉換、分析、下發,從而實現區域道路交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調整,達到實時管控、智能誘導的效果。
道路安全實時預警
鄉村道路支路多,與國省道公路等主干道相交的路口往往沒有信號燈控制,由于道路等級差別大、主干道車速遠大于支路車速,加上駕駛員觀察范圍受限,事故經常發生。這些路口普遍存在機非混行、標識不清、缺乏管控等現象,行人及非機動車死亡率高。
本方案利用智慧交安網關,通過區域設施聯動,在支路有行人或車輛駛入時,可對主干道駕駛員進行提前實時預警,從而減少路口交通沖突,極大消除鄉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。
交通臨時管制與突發預警
以往重大活動舉辦時,通常依靠大量的特勤人員采用“站樁式”的據點來進行臨時交通管制及安保工作,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低,且無法做到現場突發事件從點-線-面的聯動預警和協同行動;
以智能網關為核心的智能路錐及其它智能路側設施進行綜合部署后,不僅可以快速進行臨時交通管制部署,而且還可對突發事件地點進行精準定位,無延時預警,通知現場特勤人員快速聯動響應,大大提高安保效率。
方 案 成 效
項 目 團 隊 實 力